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-  新闻渝航之声稿件

5天,创造中国桥梁建设新纪录———公司虎门二桥单次连续进行15045立方米混凝土浇筑施工侧记

发布时间:2015-11-30来源:中交二航
【字体: 分享:

近日,公司虎门二桥项目锚碇底板混凝土浇筑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,并创造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新纪录———单次连续进行混凝土浇筑量达到15045立方米。

一个月完成三张施工排班表

仅用5天时间,要完成15045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,还要保证引桥及主塔墩身、预制箱梁等工作面的同时展开,面临的施工组织难度、设备要求和材料保供压力极大,如何实现成功浇筑?

 “其中奥妙,唯有细节。”站在施工现场指挥台上,项目负责人王晓夫指着组织框架图和值班人员表,谈起了“秘诀经”。

尽管只是几张简单的表格,却耗费了技术主管唐孝全近一个月的时间。一开始,在唐孝全眼里这项工作“轻而易举”,无非是哪一个人做什么事情,罗列上去就可以,然而,几天后,当王晓夫拿到唐孝全的框架图和值班人员表后,“夜班和白班的交接内容是什么?”“4个浇筑区,具体的振捣工人是谁?”“浇筑过程中,设备协调如何解决?应急预案是什么?”连续几个问号,让唐孝全哑口无言。

之后,唐孝全带着表格上工地,一呆就是一天,不断模拟大方量混凝土浇筑现场,每天晚上,同工区的技术员、工长一起探讨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,然后对表格进行修改。

一次他无意间发现,某个工人长时间地低头施工,存在安全隐患。于是,他将每次值班各司其责的两个人合并为同一工序轮流作业,保证每名振捣工人都能轮换,减少了工作强度。

虽然锚碇底部距离地面仅30米,但是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不间断,所有人员分成两批,轮流原地就餐,保证了施工的连续性。项目部还指派专人进行快餐盒、矿泉水瓶的回收,防止垃圾被就地弃入施工现场。

两班轮换时间规定在30分钟,在保证接班人员清楚值班期间的所有施工内容后,交班人员才能离开。同时,值班领导和值班管理人员还要清楚地填写值班表,记录值班期间现场施工状况和重要事项的处理结果,以方便下一位值班人员工作的连续性。

6:30分,浇筑一区泵车泵管突然发生爆裂,施工被迫停下,紧急状态下,由于提前做好了人员安排和配件准备,1分钟,机修工人和备用泵管到位并实施抢修,仅1个小时30分钟,就完成了设备修复。同一天,一辆泵车发生损坏,短时间内无法进行修复,不到5分钟,备用泵车迅速到位,并实施作业。“正是由于准备充分,避免了设备意外带来的严重后果。”工区经理彭波说到。

同时,一个月里,召开专题会议5次,部门内专题会议超过12次以上、提前全面检修设备、安全检查5次、混凝土配合比复拌持续进行一周等,都成为了这几张表格在原材料补料、设备应急处理、人员的组织安排等方面的“参考文献”。

“可以说小小的几张表,囊括了这次施工所有的施工组织安排。”王晓夫补充到。

5天组织材料进场30000吨

尽管早在一周以前,项目部就满仓储存了粉料、砂石料等原材料,但是仍然有3万多吨原材料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组织协调。“原材料的装运、在途、靠港、卸料,任一环节出现问题,原材料供应就有可能跟不上,造成‘无米下锅’的后果。”项目书记樊洪双说到。

为此,项目部约谈了原材料供应商,供应商保证全力优先供应虎门二桥项目原材料,同时,项目部加派专员进驻供应场地,督促材料及时装运。

物资部门进一步细化了人员分工,分别负责实时监控罐内粉料、料仓砂石料等物资的库存状况;组织原料运输船舶的靠港时间和进仓;原材料进场后的试验委托。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关键,由于材料进仓时间的精确性要求极高,物资部必须根据天气、涨潮期等计算出船舶的靠港时间和停留时间,才能保证原材料进场的及时、充足。

而罐装的粉料则更难掌握库存量,库管员罗世健每隔一个小时,都带着小本子记录搅拌站原料库存状况;同时,根据混凝土生产量、设计配合比计算出消耗量,通过两者的对比,得出精确的库存量,制定粉料需求计划。

原料进入料仓后,组织卸装运转又是一大难题。从料仓到搅拌站入仓口,尽管来回只有短短的80米,但是30000吨原材料,一辆运量为3m3的车需要运转1万次,超过800公里的路程,平均每一分钟就要来回进行一次原料运输。“第一天,连续转了12个小时,头都晕了,”铲车司机林静说到。为此,项目部加派的铲车数量和司机,保证了材料运输的安全,高效。

大方量混凝土浇筑温控保证

锚碇底板混凝土施工,关键性技术难点就是混凝土温控,如果温控措施不当,将直接导致裂缝出现,作为整座大桥基础中的基础,后果不堪设想。“15045立方米混凝土,近4400m2面积,要杜绝裂缝,难度十分大。而温控探头达到26个,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混凝土浇筑;同时,连续120多个小时施工和各种设备的频繁使用,探头电线极易受到破坏和干扰。”负责温控的宁善飞坦言。

项目部果断使用了武港院刚刚使用的无线温控设备,杜绝了电缆易破损、数据采集繁琐不及时的弊端,大大提高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,为了防止信号中断,项目部还加装了中继站。

大方量混凝土温控难度大,混凝土温度高低,直接决定降温速度和冷却水的流量速度,因此,混凝土温度数据检测和分析,就需要24小时实时监控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为此,项目部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温控数据的检测、收集和分析。杜绝数据收集不及时,造成温控措施失当。

试验室根据白天和晚上温度的不同,分别制定了白天和晚上混凝土加冰方案,指派了专人会同物资部进行原料提前降温,确保混凝土温度可控。

“正是由于项目部策划得当,每一个环节控制有效,各方资源配置到位,成为本次大方量混凝土浇筑成功的保证。”王晓夫说到。